黑×擇×明

我已經不怎麼看weibo了,在那個世界,所有信息推送給你的,除了廣告,還有一些未被刪去的新聞片段,還有一些不知所謂的勵志言語,還有一些友人的生活點睇,還有一些…太多我覺得沒什麼營養的東西,所以也就偶爾看一下,不像有些人好像真的很喜歡那裡,不知所言地說些連自己都不明白的話。還有便是百來個字的字數限制,令到文字碎片化,你要表達些什麼都要想著怎樣在字數限制內寫完,人類真的是一種奇怪的動物,討厭束縛,又甘心被束縛。

其實哪怕你寫些什麼,我想會看的人也不會多到哪裡去,頂多就是自己的朋友看到,然後評論幾句轉發一下再然後被評論幾句轉發二下,什麼時候人和人的聯繫變得如此簡單的了,我不知道。

我見到最多的應該是關於感情的訊息,還有一些qoute過來的人物話語、生活的吐槽。極少的是理性的分析,政治的討論。說真的,我也討厭政治,尤其是當你接觸到社會黑暗端的那種殘暴和卑劣,就會覺得自己如其什麼都不知道笨笨地過一生便好了。而我相信大部分人即使沒看到那些畫面也會選擇笨笨地過。這裡我可是沒有任何褒貶的立場的。這裡我只是奉勸一句,討厭並不等於沒有關係的。

有些事,我們能看見它,卻不敢相信它的美麗,也不敢承認它的殘酷。然後,我們閉上眼,繼續生活。
 

個個都要速成

 有跟一朋友聊天,不代表全部某國人的立場。總的來說,這個社會還是相當地浮躁的。

這裡沒有可持續的政策,因為一個官員上任,想的只是怎樣在任內提升自己的政績,在他離任的時候可以升更高的官。
這裡沒有可持久的產品,因為每個產品生產的時候只期望在保修期限內不壞便夠了。
這裡沒有可談及的夢想,雖然在現實社會個人夢想更多的只是空談,但至少很多地方可以保有,這裡卻會磨滅。

物質終會腐化,精神卻可以流傳。但這個社會發展到讓民眾盡量少精神上的思考,而每天談論的只有經濟、經濟、和經濟。當民眾不懂得思考了,那就是執政者最歡喜的。但這種短暫的爆發後能剩下什麼?精神上的缺乏,導致的社會問題已經在報應了。有問題的食品、有問題的用品在這裡比比皆是,有趣的是這裡的人們沒有思考過去自身改正,而是去其他一些沒有受到污染的地方來獲取沒有問題的東西。站在這裡的人多數想的都是如何“搵快錢,走精面”,如何速成就夠了。就正如那些十分喜歡weibo的人那樣,每日食快餐地看別人push出來的資訊,也不理有益無益,囫圇吞棗。我明白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是需要的,但weibo上更多的我倒是不是看到交流罷了。

日本已經大力開展太陽能了,太陽按照科學家估計還能用數十億年。是不是“我都不知道有沒有幾十年呢,管那麼多幹什麼”?當然這種精神也可以流傳下去,只是最終這樣的精神發展下去的國家還能不能流傳下去?也不關我們的事吧。

不予置評

今晚吃飯,母親說早上她去公園散步的時候,看到一個小妹妹帶著一只兔子在遛狗(金毛犬)。走到草坪上的時候,小妹妹將兔子放到草坪上,兔子就跟金毛玩。過了一陣子,另外也有一個人遛狗(小型犬)到公園。突然之間,那只小型犬不知道受到什麽刺激,猛地奔跑過去兔子那裏,把兔子叼走了。小型犬的主人追都追不住,而那個小妹妹和金毛大概還沒反應過來。小型犬逃走時還不停甩動頭部的兔子。等小型犬的主人追到,兔子拿回去給小女孩的時候已經死了。之後小女孩喊她的金毛:“坐下!自己的東西都沒看管好,現在好了,死了沒人跟妳玩了!”

我“呵呵”。

 

從東京2020申奧宣傳片看到的

初段,一個日本小男孩,在海邊打籃球。不是在籃球場,只是在一條柱子上掛上一個籃球筐。在一次射球中,籃球卡在了籃球筐上,他拿不下來。一班籃球員坐球隊巴士經過,一名白人球員見到後,下車去幫他把籃球拿下來,隨後還與各式膚色人種的隊員跟他一起打了一場比賽。在臨走的時候,跟他說著鼓勵的說話,並交給他一個紅色護腕予以勉勵。

尾段,這個原本的日本小男孩長大了,在一次球隊巴士進加油站的途中,看到一個籃球從建築背後彈了出來。他好奇走過去,見到一位有色人種小朋友在打籃球。於是他想起曾經的自己,想起自己成為籃球員的初衷。也跟他的隊友們,跟那位小朋友一起打籃球。

這是什麼?這其實就是日本的歷史。從明治維新到現在,受西方文明啟發,到現在成為全球最適合生存的國家之一。片中要表達的什麼?曾經我們從你們那裡獲得幫助,現在我們成長了,我們也會回饋這個社會、這個地球,奧林匹克運動會。

或許我說的不是對的,也無論你信不信日本會回饋地球,但起碼我看到這些,然後打動到我。

時光可變,世界可變

到底成長代表著什麼?用時間的歷練在手掌的掌紋上勾勒出不同的曲線,定還是在日益公式化的生活裡逐漸感到行屍走肉般的麻木?

刮著颱風,想起那時候每位同學都熱切期盼著8號風球停課後得以偷得浮生半日閒的雀躍,到今早看到去到學校得知不用上課的學生們,認真觀察他們的神情,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,感覺好像很虛幻,有時候心想學生的時光真的是太美好了。一切彷彿很簡單,雖然很幼稚,知道的東西很少,懂得的知識很少,但知道得越多就越難以理解這個世界的運作,不是嗎?

讀書時的戀愛很簡單,在那個手提電話還未普及的年代,每晚QQ大家,說著無聊事。到有了手提電話,就說東講西談天說地。大家什麼都說,說讀書說考試說寵物說校園說日常,由無關痛癢的到將來要做什麼的都坦率地說出來。大家都住在附近,放假就到圖書館、茶餐廳等等的地方耗著,在附近公園散步拍拖,錢不用多,但好珍惜回家前的時光,好珍惜大家共處的點滴。

到了成人的世界,是不是就彷彿失去了那種學生時期的稚氣和純真的感覺,不只是說感情,還有各式各樣的,例如處事,例如交流。或許我們是老練了,或許我們各方面的知識是增長了,但有時我還是喜歡那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感覺。記得以前寫過,我要記住25歲還是多少歲的自己。

嗯,到現在都還沒有忘記。是不是也應該要記起16歲時候的自己?